[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23年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者: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03-25浏览次数:170


一、总体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土木水利(0859)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20年10月启动申请,2021年11月正式获批。本学位点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以服务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立足广东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全面综合素质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位点依托学院现有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无人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慧水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科研与服务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先进的硬件支撑和良好的学术环境。

2023年学位点第一年招收研究生35人。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33人,占比52.3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占比73.02%。拥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教师13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教师16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双师型”师资保障。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首批研究生入学,本学位点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启动并系统推进。

(一)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夯实组织基础 统筹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针对首届研究生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将研究生党员组织关系纳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统一管理,确保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不断线、组织生活正常化。通过组织研究生与导师见面座谈会,顺利完成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接收与衔接工作。

(二)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信仰根基 组织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如"科技强国与青年使命"主题研讨等,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以及校史、学科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强化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强化学风道德建设,营造优良环境将学术诚信和科研伦理教育作为研究生党员教育的必修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等形式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严肃学术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强化学术道德意识。建立导师学风建设责任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首要责任。

(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提升育人实效坚持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相结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筑牢课堂主阵地,创新实践载体,强化人文关怀,形成育人合力。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行业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严格招生录取,确保生源质量

学位点高度重视首届研究生招生工作,成立由学院院长、书记担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招生工作专题培训3次,确保所有参与招生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政策要求和操作规程。在复试环节,严格执行"双随机"分组制度,实行全程录音录像,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多轮论证。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位专业学位教育专家进行通讯评议,并根据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进行优化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学位授予标准中,新增"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奖"的条件,体现专业学位培养特色,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导向,体现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差异化特色。学位点严格按照既定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工作,共开设专业必修课4门,选修课7门,确保教学计划有序实施。

(二)完善奖助体系,激发学习热情

制定并实施《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办法》,构建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覆盖率100%)在内的多元化奖助体系。本年度共资助学生35人次,资助金额达18万元,有效减轻了研究生经济压力,激发了学习科研积极性。

(三)加强导师培训,提升指导能力

组织导师集体培训,系统学习研究生教育发展最新方针政策与法规文件,确保导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组织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行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导师预防和化解导学矛盾的能力。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2023年,学位点新增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项,其中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涵盖了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及全英文课程建设。此外,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一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广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过程性考核。

(二)深化产学研融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佛山、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按照《华南农业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推动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持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育青年教师成长,提升教学科研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年度新增导师7人,进一步优化了导师队伍结构,促进导师队伍年轻化,为学位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因本学位点第一年招生,本年度按照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教学,暂无学科自我评估、学位论文抽检。

培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学位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教学秩序良好,研究生学习积极性高。课程考核通过率达到100%。研究生在各类学术活动中表现积极,本学期参加学术会议15人次。师生关系融洽,导学氛围良好,研究生对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培养方案有待实践检验:由于是首届培养,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2.跨学科融合需深化: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和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3.实践基地建设需推进:现有实践基地数量和类型有待扩充,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4.青年教师指导经验不足:新晋导师的研究生指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六、改进措施

1.建立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收集优化建议。

2.推进跨学科课程建设,计划下学年开设1-2门交叉学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