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05年—2019年工作回顾及取得成效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冲一流”工作和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推进学院全面科学发展。主要业绩成效如下:

(一)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1.理论学习体系逐步完善。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双周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严抓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纪律教育月、师德活动月等为载体,加强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强化党的理论知识教育,激发党员师生的政治热情,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2. 思想政治建设稳步提升。推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双提升”工程,推进学生工作、党建工作进社区,学生社区成立党建工作站、楼栋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党小组,打通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思想引领、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管理服务协同发展的“大思政”格局。

3. 意识形态建设扎实推进。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严把意识形态关,与各系、室、中心签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及意识形态工作“六项责任制”责任书》,制定《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落实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实施细则》,管好线上线下的宣传平台,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重要节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全覆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均参与了课程讲授。

4. 立德树人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科研精力和教学条件不断向本科集中。以“师德教育学习月”为契机,通过新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引导教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各类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管理。

(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

1. 党内生活制度健全规范。贯彻落实《华南农业大学教工党支部工作细则》和《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党支部工作细则》,完善党内生活记录制度,做到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1次组织生活,进行1次主题党日活动,召开1次支委会,每年提交1份支部党建工作情况总结。

2. 党的建设对标对表推进。逐条对照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和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学院党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台账,与各支部书记签署《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

3. 党支部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党委书记亲自抓实党支部的建设,党委副书记主抓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上认真履行具体职责,责任明确,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学院党委每年听取党支部述职报告,每两年开展对各支部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评估,评选出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4. 党务工作者选优配强致力推动学院党建工作向标杆院系看齐,积极打造水利水电教工党支部和工程管理本科生党支部两个样板党支部,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认真做好头雁工程双带头人工程全覆盖建设,进一步选优配强我院党支部书记。

5. 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严谨有序。一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制定了党员联系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全程化党员培养机制、民主评议制度、公示制度、审查考察制度、党支部书记培训制度等,完善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目前,全院共有党员198名,其中教工党员56名,学生党员142名。2015年以来已开展12期党校培训,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个学生党员签订一份承诺书、研读一本经典、开展一项调查、做好一周义工、帮扶一名同学、组织一次评议。

6.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一是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举办各类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时刻保持警醒,从多方面筑牢思想防线,突出政治导向,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利用橱窗、宣传栏开展“党风廉政”“三严三实”等专题宣传,营造廉政务实、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即观看视频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四是实行跟踪督查、群众评议、教育引导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方法,积极从源头上探索防治腐败的措施,防患未然五是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7. 党建对团建帮带作用加强。进一步强化团支部建设和团员教育,完善《团委成员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团委学生会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全面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促进基层团支部规范化运作,开展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学习,按标准严格发展团员。

(三)行政管理井然有序

1.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起,学院相继制定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会议考勤及集体活动管理办法》《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管理办法》《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公章管理规定和使用流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绩效分配办法》等文件,在学院管理学科建设、实验室和平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学院宣传,改版制作新的学院网页,增设了英文网页,配备了网络管理和网络技术负责人,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实验平台和硬件设施持续改善2016年37号楼验收启用,建筑学系毕业作品展在该楼成功举办;在学校的支持下东区教学实习基地用地申请获得批准,学院教学科研等硬件设施有效改善。实验中心各级各类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扎实推进,无安全事故发生。

3. 大型会议成功举办。 2018年我院成功承办教育部“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第六届理事大会暨青年教师讲课现场竞赛会”两个大会,来自全国相关高校的领导和嘉宾400多人次出席了会议,学院行业交流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1.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2015年以来,学院引进教授6名,引进海归博士2名,副教授、博士6名;选派16名骨干教师出国进修,10余名教师考取各类专业注册资格证书;教师队伍不断成长,获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十佳教师1名,校级十佳班主任1名,校级十佳辅导员1名,多人获得教学观摩竞赛奖,近两年有29名教师指导74人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选派各系骨干教师分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学习,6人入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位教师被评为校青年骨干教师,鼓励青年教师7人攻读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等。目前,我院共有在职教职工7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4%;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9%。学院有多位教师荣获“高教杯”优秀指导教师、讲课竞赛奖等。

2. 学科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以来,先后获批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无人机采集遥感工程技术中心、广州市智慧水务重点实验室,建成并完善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首次拥有省市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成功申请华南农业大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研究中心,并被广东省水利厅批准为广东省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组建了13个专业实验室,成立了2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建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基础工程》、《水利计算》、《土力学》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与飞来峡、长江三峡集团、乐昌峡水利枢纽等近20个单位建有实践教学基地;与广东中辰、广州泰基等2个单位建有产学研基地,建设了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BIM技术应用技能高职院校教师项目省级培训基地获批。不断拓宽增强学科发展的支撑平台,2018年与广东省水利学会成功举办河湖长制水环境水生态学术研讨会;制定了水利与土木工程建设学科群高水平大学目标责任书,出台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配套奖励实施细则。建成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2018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通过IEET认证,土木工程专业已被IEET认证受理。

3.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以来,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共3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A级项目3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等B级项目6项主持广州市以及水利厅等C级项目6项,合同金额993.48万元;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共65项,合同金额914.58万元;在中外期刊共发表论文264篇,其中核心139篇,EI、SCI收录31篇;近4年共申请专利20项,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奖励1项,参与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

(五)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 招生生源优质。全员发动,组织学院班子成员与全体系主任、正高级教师到佛山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来,我院本科招生3个专业共1864人,其中2019年建筑学专业在优先投档线上44分录满土木工程专业在优先投档线上17分录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优先投档线上13分录满。

2. 就业质量较高。围绕“提升就业质量”的目标,年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4场、举办毕业生技能培训讲座10余场、组织大中小型招聘会40余场、回访就业单位10余家,同时做好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精准推荐就业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果,历年就业满意度、就业对口率均位居学校前列,获校2015年“就业工作积极单位”。

3. 学风建设优良。实行学习委员记录、学生会和教学信息委员会监督、辅导员及任课老师抽查的交叉考勤模式,通过每周线上线下通报课堂出勤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学生课堂出勤率位居学校前列;通过签“诚信考试承诺书”,严肃考风考纪;对学业预警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与家长联系,形成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学生四方联动机制,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形成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4. 科技创新成绩喜人。围绕“实践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联合会、建筑学社、结构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平台功能,承办第六届“高教杯”、第四届广东省结构设计大赛等大型学科竞赛,打造科创品牌项目,营造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氛围。近年来,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队伍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创新立项共计16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7项,校级83项;连续举办结构设计大赛14年;举办“营匠杯”建筑模型大赛6年;学科竞赛成绩斐然,2019年参加全国“高教杯”比赛,获得23个奖项,其中建筑类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

5. 社区育人功能凸显。完成学生宿舍调整,按专业入住,集中统一管理,辅导员100%入住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建设青年之家、科联工作室、团学办公室、心语工作室、社区自习室、电子宣传公告栏,推动思政教育进社区;成立学院社区成长服务中心,组建学院社区自管会,联合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阳光励志服务队开展宿舍卫生和安全检查,营造有序生活学习环境,构建“四自”社区;与学校图书馆党总支共建“学生社区共享图书室”,为学生提供阅读和自习的场所,创建服务型党建社区模式。

(六)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

1. 关工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的创建活动,鼓励和支持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在教学督导、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入党谈话等环节发挥作用,获得离退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以“扶困助学”为目的,发动校友成立“明语基金”,汇聚校友力量,助力我院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健康成长,给予帮助和扶持;配合学校的“夕阳红·圆梦”捐赠助学金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生活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

2. 工会、教代会、校友会作用突出。注重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和支持学院教代会及工会开展工作,多次认真组织全体教代会成员对学院酬金分配、职称评定等条例讨论和修改,重视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听取他们对学院发展的建议,支持他们组织教师开展活动,参加学院、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2015年成功举办十周年院庆,成立首届校友理事会;每年开展“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在110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第二届校友理事换届会议,凝聚校友力量共谋发展。

3. 特殊学生群体关注更加细致。多渠道做好奖助贷工作,关心困难学生,及时发放困难补助、奖助学金、办理贷款等,组织贫困学生参加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竹铭计划”,积极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四年来,256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33人获得国家助学金,帮助216人申请生源地贷款和学校贷款,104人获得社会助学金和物资资助。细致深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立了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为主要成员的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做到层级预警,有效防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四年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谈话约895人次,其中心理困扰较大并及时转介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医院的有6人。平均每年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场;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委员培训8场;开展心理讲座沙龙、团体心理辅导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