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粤发〔2015〕3号)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我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精神,为整合水利系资源、打破了学科界限,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而建设的创新平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水利水电工程系于2006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开始招生时设置,经过10年的发展,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博士11人,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有水力学实验室、水工实验室以及水利信息化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2个,满足本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在科研工作方面确立了四个有特色和一定优势的研究方向: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土地利用工程。目前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课题29项,总科研经费1081.8万元,人均发表论文3.5篇,被三大检索引收录论文十余篇以上。虽然我科的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科研实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必要打破了学科界限、整合资源,为广大老师提供充分施展个人实力的科研平台,成立“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


  二、 平台特色
  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通过购置设备,建立区域农业用水量信息采集系统、土壤墒情采集系统、地下水位信息采集系统、水利设施的安全及运行评价系统,农田灌溉数据管理系统、土壤环境分析系统、既可以为广大师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增加广大师生的科研实力,又能服务于广东省农田水利事业,不断提升灌溉系统的科研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设“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建设团队,确定建设目标,制定时间节点,确保中心的建设进度和投入使用,确保该中心在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建设与发展方面应起的积极作用。
  “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建设工作由水利系现有教师科研团队为基础组建,分主要负责人、专业组及工作组的形式开展工作。


  四、建设进度计划
  1. 2016年,完成“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可行性调研,包括技术上的可能性、所需经费额度、场地要求等论证,形成研究报告并提交学院审批,确保平台建设所需场地到位。
  2. 2017年全面进入中心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包括:
  1)“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场地准备、办公座椅购置;
  2)农田水利灌溉监测设备购置;
  3)基本办公设备(打印机、投影设备)购置;
  4)建立农业用水量信息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5)土壤墒情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6)地下水位信息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7)土壤环境分析设备安装调试;
  8)制定中心管理使用制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3. 2018年“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正式启用。主要工作包括:
  1)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师生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提供高效、可靠实验条件,成为师生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论文的强有力支撑工具。
  2)“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向水利水电工程系师生全面开放,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可信赖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3)可承担广东省农田水利事业的科研监测任务,服务社会。


(以上相关数据更新至2020年5月)